四月的校园,杨柳扶风,春意正浓。4月2日下午,八号楼前的绿茵草坪上,一曲轻快的"春风吹不倒,我的杨柳腰......"拉开了电力工程学院、沈国荣学院"电韵清明"民俗游园会的序幕。200余名师生身着汉服、品茗赏艺,开启了一场别具韵味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
科技赋能:当传统遇见创新。欧姆茶,一款以茶叶遇热电阻变化为原理设计的特色茶饮,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体验。该茶饮还配以电路板造型的茶点,让师生们在品茗间感受"舌尖上的电力美学"。"原来品茶也能复习电路知识!"来自电力224冯韵涵同学兴奋地说道。不远处,经过电力改造的传统游戏区同样热闹非凡:导电装置的投壶箭矢、压力感应灯的蹴鞠球门,让古韵游戏焕发科技光彩。

心灵驿站:用专业温暖心灵。白色天幕下的"青春能量站"别具匠心。在太阳能风手作区和电力主题涂鸦墙前,师生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艺术创作。现场特别设置的"心灵充电区"成为最温暖的角落:柔软的懒人沙发、轻缓的背景音乐、芬芳的花草茶……让同学们暂别课业压力,在春日暖阳中重拾内心的宁静。

信仰之光:草坪上的思政课。当夕阳为草坪镀上金边,一场特殊的"信仰公开课"如期而至。第四届江苏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特等奖获得者田蕴琦同学以"迷彩青春映初心"为主题,深情讲述其军旅生涯,“从军营到校园,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信仰”的真情告白,引发在场学子强烈共鸣。在场同学纷纷表示,这场在春日暖阳下的特殊思政课,比在教室里更让人心潮澎湃。

文化传承:在创新中守护根脉。非遗文化体验区是本场游园会最具人气的打卡地。漆扇绘制区的同学们巧妙地将变电站线路图转化为水墨纹样,"树叶贴画"展区的师生用校园落叶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电力主题书签。学院关工委夏友桦老师表示:“同学们用专业创新诠释传统文化,让传承更具时代特色,这正是新时代育人的生动实践。”

据悉,本次游园会是学院深入开展"节气+思政"品牌文化活动的生动缩影,也是纵深推进“三进三知 三解三强”专题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的创新融合,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特色"的文化育人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文化浸润中坚定信仰、健全人格、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