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科函〔2025〕4号)要求,现将2025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2025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按照重大项目、面上项目两个类别组织申报。
1.重大项目
依托江苏省及有关厅局设立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申报,主要支持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有关学科发展前沿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育一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分为A类和B类两类,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
申报条件:项目负责人应为平台固定人员,具有正高级或取得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研究内容需为基础研究,研究方向需与依托平台密切相关。
限额:每个符合申报条件的平台限报1项。
2.面上项目
主要支持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育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同时支持高等学校科技人员申报所从事的学科中有研究价值的自选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两类,其中:资助经费项目分A类和B类,A类项目每项省资助经费不超过5万元、B类项目每项省资助经费不超过3万元。
申报条件: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不接受具有正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申报。
限额:我校限报20项。
二、申报要求
1.项目负责人应为高等学校在岗科技人员;
2.申请人自由选题申报,鼓励围绕《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明确的18个重点领域,凝练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产出更多原创发现。
3.项目应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具有创新性或较好应用前景,提交成果应具有可考核性。项目研究须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4.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面上项目负责人无在研的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以及其他省级(含)以上科研项目。累计获得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支持两次(含)以上的不得再申报新的面上项目。已获得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的项目,不再重复立项资助。
5.研究涉及人体研究、实验动物、人工智能的项目,应严格遵守科技伦理、实验动物、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6.项目经费管理实行“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在承诺遵守科技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安排经费使用。
7.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合作申报的项目(需提供相关合作基础佐证)。
三、申报程序和材料要求
1.各单位按相关要求组织申报,初审项目负责人申报资格,指导项目负责人填报申报书(附件1、附件2),填报汇总表(附件3、附件4)。面上项目每个单位限报2项,建有研究院的学院推荐数量再增加1项(限推荐研究院专职人员),需排序。各单位请于2025年4月17日15:00前将纸质材料报送至行政北楼408,面上项目一式2份,重大项目一式1份,汇总表签字盖章。汇总表电子稿发送至kygl@njit.edu.cn。因涉及限额申报,请各单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报送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2.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公布拟推荐项目(同等条件下,同意转自筹的项目优先推荐)。
3.学校组织拟推荐项目进行填报,按照申报限额集中推荐至上级主管部门。
联系人:程老师 联系电话:025-86118986
附件:
1.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申报书(2025年度)
2.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申报书(2025年度)
3.2025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申报汇总表
4.2025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申报汇总表
科学技术处
2025年4月11日